藏医学最与众不同的诊疗方法——藏医外治法
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我还有问题咨询,点这里了解详情
藏医药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为“饮食、起居、药物、外治”,其中外治法是藏医药最具特色的诊疗方法,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现存最早的藏医古籍《月王药珍》(公元710~720年)中,就已记载了各种外治疗法。其中,贴敷疗法对各种疾患根据病情的寒热、轻重、时令的不同,选用不同的外敷贴剂36种,并阐述了罨治、药浴等外治疗法。
藏医经典巨著《四部医典》主要的后续本用了11章的篇幅重点阐述了外治疗法,包括了油脂疗法、滴鼻药剂、导剂缓下法、导剂灌肠法、针刺、放血法、灸法、药浴、擦涂疗法、穿刺法、清泻反压法等。根据其手段的不同,分为温、强、烈三种,温和的治疗法有罨敷法、药浴疗法、涂擦疗法三种;较强的治法有放血、艾火灸、穿刺三种;剧烈的外治法分切除、割断、剜除、拔除四种。
安东疗法
寒热敷法(霍麦疗法)
藏医熨敷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,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,使气血流通,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。藏医史书中记载,早在公元前百余年,藏族人民就掌握了以酒糟、牛羊反刍胃中的余草、新杀的动物皮等热敷患处,用来消肿止痛的方法。《四部医典》专章阐述了熨敷疗法的原理,药物及操作方法。主治:“龙、培根”型病、消化不良、急慢性疼痛及皮肤出痘有效,其中,“霍尔梅”敷法使用较广。
搽涂法(秀巴疗法)
搽涂疗法分为油汁、膏剂两种剂型。
油脂汁剂型的药物均属动物或植物中提取的油型药物,也有少量带有芳香型的植物药粉末,以其配制的涂搽剂可直接涂于患者的某穴位处或患病处,同时配伍相应的揉搓按摩;药膏剂型的药物均属植物药煎熬的膏剂或已经特殊处理的煅灰药物。根据病情,在配药时可使用奶汁、酸奶汁以及动植物油汁等作为调合膏剂使用。
适用于皮肤粗糙、气血不足、体力虚衰、年迈衰弱、思虑过度、愁苦不欢、双目失明、劳累过度以及失眠等症,其剂型及涂抹位置根据病症不同而不同。
药浴法
药浴在藏医历史上有1800年的历史,历史悠远,疗效独特。
藏医药浴主要有水浴、敷浴、汽浴三种方式。药水浴是最普遍、最常用的,是把藏药熬煮后,供患者浸泡洗浴,起到疏松通络、活血化瘀、祛风除湿的功效。藏医药浴疗法的组方、浴前诊断、综合施治都是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完成的;它所采用的药材均为雪域高原原生态环境下的地道药材;其药浴工艺、时令选择、病人护理等蕴含着藏民族特有的人文因素;在施治过程中综合运用藏药学、藏医诊断学、藏医护理学以及最初的传统制剂加工工艺进行内病外治,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罕见的,因此2018年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主治:“龙、培根”(寒性病)型病发作期、四肢僵硬及肌肉萎缩、肌肉僵直、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黄水、各类皮肤病等。
放血疗法
根据《四部医典》记载,人体有70多个部位可以实施静脉放血的技术操作。静脉放血在藏医治疗史上,已经有3800年的历史了,是一项安全有效并且在整个藏区普遍使用,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式。
藏医的放血疗法,在静脉处放血。在放血前,患者需要服送汤药4-5天,来促进毒素的分离和排出,然后进一步确诊病情。在患者体质需要和适合放血的情况下,在患者相应部位进行静脉放血。
该方法主要针对“血、赤巴”型热病、肿胀、各类疮、痛风等疾病的治疗,其中牛角放血法临床使用较广。此法适宜于各类关节痛、肿胀。
火灸疗法
火灸疗法是取艾叶或传热金属(金银最优,铜铁次之)作为灸用载体物,对人体穴位或某个疼痛部位直接或间接烧灼、熏熨的方法。
火灸疗法可以以热驱寒,平衡人体的“隆、赤巴、培根”,主要治疗以寒性体质、寒性病症为主的疾病。凡是藏医诊断为“培根”和“隆”型或神经性的疾病皆可火灸施治,如胃火衰败(浅表性胃炎、消化不良、胃痞)、水肿、痞瘤、寒盛胆病(慢性肠炎、腹泻、长期大便不成型)、虚热症、心脏病、头昏、耳鸣、健忘症、精神病、白脉症(中风后遗症)、癫痫症等疾病。